??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、保護、利用的重要論述,推進非遺在高校的傳播、宣傳、研究,進一步拓展我校與大同市、平城區的省校合作領域,5月7日,我校與平城區委、區政府共同主辦,云岡學學院承辦的“璀璨非遺進高?!被顒釉谥行^行知廣場啟動。校黨委書記趙水民到活動現場參觀體驗。校黨委常委、副校長石鳳珍,平城區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張文娟,區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靳富軍,校黨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孫剛,云岡學學院黨委書記高鵬等出席啟動儀式。啟動儀式由平城區文化與旅游局局長楊佳寧主持。
石鳳珍副校長在啟動儀式講話中指出,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,是連結民族情感、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。保護好、傳承好、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,對于延續歷史文脈、堅定文化自信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。非遺進高校,為廣大師生提供了零距離接觸大同經典傳統文化的機會,能夠讓學生了解、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資源,讓學生在學習、體驗中了解傳統文化、培塑民族精神、增強文化自覺,并在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。她希望廣大師生以此為契機,深入體悟優秀傳統文化,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,把愛祖國、愛大同、愛同大融合到一起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為繁榮校園文化建設、構建高雅精神家園而不懈努力。
平城區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張文娟宣布:“璀璨非遺進高校”活動啟動!
校黨委書記趙水民來到展區,聆聽非遺傳人的講解,體驗制作工藝,并與云岡學學院師生親切交談。他對非遺進校園活動給予充分肯定。他指出,本次活動為民間非遺和我校師生搭建了溝通平臺,讓學生開闊視野,認識非遺文化,也為學生拓寬了就業渠道。同時,學校也要在課程中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,讓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,增強參與感、認同感、獲得感,進一步傳承傳統文化,增強文化自信。
非遺進校園活動是傳統文化自信的彰顯,更是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傳承。本次活動為期4天,包括“賞非遺”“聽非遺”“非遺互動體驗”等主題環節。活動現場,主辦單位云岡學學院組織了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手工藝作品,邀請以大同銅器、大同結藝、康式絹人、廣靈柳編為代表的近20個非遺項目參加展示、表演。云岡學學院師生也將實踐課程中的蠟染、扎染、非遺掐絲、手工剪紙等手作帶到活動現場供參觀人員進行體驗制作。
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脈所在,而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沉淀著一代代人的生活經驗,承載著一座城市深深的歷史烙印。在活動現場的展演舞臺上,大同市的文藝工作者表演了當地特色的文藝節目“北路梆子”、“大同數來寶”等節目,我校音樂學院舞蹈系的同學們表演了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舞蹈《云岡六臂神舞》、《云岡束腰鼓舞》。這些節目既有藝術之美,又飽含傳承發揚雁同地區傳統文化的拳拳深情,底蘊厚重,回味悠長,讓現場觀眾贊嘆不已。
此次活動的舉辦得到師生的熱切關注,現場“聽、賞、踐”結合、氛圍濃厚,師生在沉浸于非遺傳承的技藝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的同時,有所感悟、有所思考,紛紛表示要進一步深度了解“非遺”、傳承“非遺”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延續歷史文脈,使中華文脈永世傳承。(文/云岡學學院 圖/余致楠)